全球范围内有记录的语言就有7000多种,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承载着不同人类族群丰富的文化、历史与思维方式,且各自拥有许多独特的“冷知识”。探索这些语言趣闻不仅能开阔视野,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1. 官方语言数量之最——玻利维亚:全球拥有最多官方语言的国家是玻利维亚,其官方语言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7种之多。除了作为全国通用语的西班牙语之外,还包括36种原住民语言。玻利维亚也是南美洲土著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超过60%的人口具有印第安原住民血统,丰富的语言多样性正是其深厚文化传统和多民族共存的重要体现。
2. 奇妙的语法性别:很多语言中存在较为复杂的语法性别(grammatical gender)规则,除了一般的代词之外,名词也会被冠以不同的性别且多与现实无关,如太阳在法语中(Soleil)是阳性,在德语中(Sonne) 是阴性,在俄语中(солнце)却是中性。此外,相关联的冠词、形容词、动词等也需要随之变化,使得不同语种间的翻译往往需要考虑很多文本以外的信息。
并不相通的手语: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其实并非全球统一且差别巨大,各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手语体系,比如虽然美国和英国通用英语,但是美国的手语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却与英国的手语BSL(British Sign Language)完全不同,相互之间无法直接沟通。
4. 葡语和西语独特的地理分布:葡语使用者最多的国家巴西拥有超过2亿人口,而葡萄牙仅为1000多万;西语使用者最多的国家墨西哥拥有超过1.3亿人口,而西班牙不到5000万。虽然同为葡语和西语,但巴西葡语和墨西哥西语两种变体反而代表着更加广大的拉美市场。
5. 三语共存的比利时:比利时的官方语言并不是“比利时语”(并不存在这种语言),而是荷兰语、法语和德语,且可以从地理上简单区分,北部靠近荷兰的弗拉芒大区说荷兰语,南部靠近法国的瓦隆大区说法语,另外东部还存在着一小片德语社区。
6. 从右到左的语言习惯: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是从左往右(left-to-right,简称LTR)的书写阅读顺序,但也存在一些从右往左书写阅读的语言(right-to-left,简称RTL),比如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波斯语等。RTL语言不但语序与LTR语言相反,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大多相反,比如书是左开,软件操作系统界面元素也呈现与LTR语言镜像的逻辑。

7. 阿拉伯语的两面性:现代标准阿拉伯语(Modern Standard Arabic,简称MSA)是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在教育、出版、媒体、学术、法律等领域普及并统一;但另一方面,阿拉伯语又是方言变体最为丰富的一种语言,不同国家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口语从发音、词汇到使用习惯都有明显的差别。
8. 倒置的标点并非错误:西班牙语中存在着句首使用倒置问号(“¿”)和感叹号(“¡”)的独特语言习惯,该用法由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在18世纪提出并逐渐形成规范,目的是方便读者在开头就能识别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例如“¿Cómo estás?”(你好吗?)。同时在一些两种语气并存的句子中,也会出现“¡¿…?!”或“¡…?”的用法。
9. 年轻的南非语:南非语(Afrikaans),又称“南非荷兰语”或“阿非利卡语”,是目前全球最年轻的主要语言之一,它的主体原是17世纪荷兰移民在当地所使用的荷兰方言。当时的南非还有不少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以及马来劳工和当地部落,各个族群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语言文化的融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只被认为是一种荷兰语方言,最终在1925年才由南非政府正式确认为其官方语言。
10. 源于文化差异的不可译:几乎每种语言都或多或少存在因为独特文化而无法被准确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情况,比如中文里对于亲属称谓的复杂体系在其他语言中就很难被完全准确地翻译出来;而英语中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特指因担心错过机会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也无法直接翻译成中文。
11. 念对数字可不容易:一些语言因为其独特的数字规则而在语言学习者中“恶名远扬”。比如在法语中数字“90”读作“quatre-vingt-dix”,意为“4×20+10”;而丹麦语则习惯将20作为基数表示整十数,比如数字“80”读作“firs”,意为“4×20”,数字“90”读作“halvfems”,意为“4.5×20”。
12. 中文量词的文化底蕴:不同于绝大多数语言,中文量词不仅受到语法规则的强制约束,其用法也极为细腻繁复,让初学者非常头疼。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文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诸如“一叶扁舟”和“一缕孤烟”这样精巧的量词搭配,我们才能够将意象描绘得更加生动立体,赋予语言更丰富的画面感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