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神话:悟空》看如何做好本地化

17091725444979_.pic_hd
Best Localization Practice From The Success of 'Black Myth Wukong'
1 minute read
7
5/5
分享到: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近期《黑神话:悟空》(以下简称《悟空》)的发售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潮。这款里程碑式的国产3A大作不但极大鼓舞了中文玩家对于国产游戏的信心,同时也激起了全球玩家对于西游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诚然任何一款游戏成功的基础都是其本身强大的产品力,但这次《悟空》能成为席卷全球的国产游戏符号,同样离不开其在游戏本地化上的专业投入。

本地化助力文化输出

《悟空》基于西游记这个中国传统神话经典的选题就决定了其在游戏本地化上将会面对顶级的难度。在国际视角下,海外尤其是西方玩家群体对于西游记概念仅有的一些了解也大多源自日本漫画的架空和改编,因此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从游戏艺术的角度通过西游记主题重塑中国传统文化叙事就成了《悟空》本地化过程中的核心任务。西方玩家长期以来从流行文化中接触到的西游记元素就是龙珠中的“Goku(悟空)”,而这次的“Wukong”则真正以正统的姿态将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形象呈现到了世人眼前。与此同时,英文版中的命名系统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用“yaoguai”来命名游戏中出现的妖魔鬼怪,而非西方视角下的“monster(怪物)”和“goblin(哥布林)”。这些游戏本地化过程中的巧思为玩家们构建出一个独具魅力的中国神话传说幻境。

Best Localization Practice - 从《黑神话:悟空》看如何做好本地化
《悟空》自发售后就强势登上Steam单机游玩历史排行榜第一

成功背后的本地化规划难题

虽然游戏发售之后大获成功,但制作人冯骥却在媒体访谈(《南方人物周刊》对话《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你在自信之巅时,也在愚昧之渊)的过程中表现得极其冷静,坦承《悟空》是一个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产品,并举了游戏本地化的例子。可以看到,一款制作较为成熟的游戏大作,其本地化周期往往长达一年,而《悟空》团队一开始对于本地化流程的时间规划过于乐观自信,本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多语言本地化,但实际上真正的工作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也让他们意识到在高质量要求的本地化项目上单纯靠“出钱”或“并行”的方式强行压缩本地化周期原来是行不通的。即便大作如《悟空》也在这些“硬工作”上交了不少学费。

feng ji ye ceng dui ben di hua bao you ren you duo da dan - 从《黑神话:悟空》看如何做好本地化

冯骥也曾对本地化抱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法

为何要提前规划本地化

从《悟空》的文化输出破局和冯骥的访谈中不难看出,一款优秀的游戏想要取得全球成功离不开高质量的本地化支持,而想要得到高质量的本地化结果,就必须有高瞻远瞩的提前规划,明确不同的流程和所有需要的时间。一旦到后期为了交付而强行调整工作流程或压缩周期,就会对项目交付产生影响,这是因为:

  • 翻译工作难以并行:参与翻译的人员越多,同步协调的难度越大,不同译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别,即便可以通过规则和术语以及工具协作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统筹整合,但是这样操作不但会显著增加项目成本,甚至也可能引入更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 本地化流程难以并行:如果将多个本应串行的流程压缩至交叉并行,则会产生更大的混乱。比如一旦原文的写作在测试的过程中还在持续变更没有定稿,则不但翻译需要重新变更,测试结果也将无法收敛,尤其是针对目标语言众多的大项目而言,将会导致项目成本大幅增加且交付质量难以控制。
  • 审校和测试结果难以预测:项目前期过于乐观的规划往往都会在收尾时遇到问题越测越多而时间不够的情况,这并不一定是因为开发质量低于预期,而是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意外问题才是正常情况,因此预留足够多的缓冲时间对于本地化项目规划来说更是如此。

结语

对于任何想要在海外打造优质用户体验的产品与服务来说,高质量的本地化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在项目立项的前期就对本地化环节做好充分的规划,提前设计好流程并预留充足的时间是出海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将本地化做好不但能帮助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还能为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与矛盾。因此,做好本地化规划,提前给予充足的时间和资源保障,并按照明晰专业的流程逐步推进,才能最终让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复制到不同的目标市场。

明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