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与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如何通过降本增效进一步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综合竞争力,而对于大多数在语言服务中投入可观的大型国际化企业来说,想要既降低语言服务方面的成本支出,又能通过高质量的多语言内容维持专业的品牌形象,就必须采取更为全面深入的成本控制策略。
翻译成本控制优化最佳实践
面对翻译成本控制的难题,企业决策者可以首先从内部的需求和流程着手进行优化,在不牺牲价值的前提下用更低的代价撬动更为可观的实际降本效果:
- 简化原文写作:字数是对翻译费用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需要翻译的目标语言较多时,减少原文字数将会对费用总计的降低起到杠杆作用。简化原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使用更为简洁的语言进行原文写作,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明确的写作规范,在减少原文字数输出的同时也通过更为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组织内容,使得内容具备更高的可读性,乃至为机器翻译的介入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 循环复用内容:在优化原文写作策略的同时,企业内部更需要关注原文内容的管理策略,确保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角色出口输出的内容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被同源管理和复用,避免重复内容因为原文管理不规范而被反复创作并多次翻译,这样不但会造成翻译费用的浪费,也会导致表述风格不一致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 细化业务分类:在大型国际化企业内部,来自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对于翻译交付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需求特点安排合适的翻译生产模式将会有效避免成本浪费且能更好地达成交付目标,比如使用机器翻译处理仅限于内部参考的内容,或使用非母语译员处理质量要求较低的翻译需求等等。对需求和生产进行更加深入细化的分析和匹配,能够更为精准地提升成本效率。
- 合理规划需求: 绝大多数语言服务供应商对于不同类型的翻译需求都会设置最低订单起订量(MOQ),因此如果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需求统筹管理机制,那么这将意味着大量无法达到MOQ字数要求的零星翻译需求造成翻译费用的浪费。对于大型国际化企业来说,如果能在内部形成合理的翻译需求规划机制,也能够降低乃至避免不必要的翻译成本开支。
走出语言服务的价值误区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语言服务的决策者来说,在面对逐渐上升的翻译成本时,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忽略了翻译需求量整体增长的幅度而追求翻译费用的单方面降低;二是基于降低翻译费用绝对值的单一目标,在服务采购端实施“价低者得”的策略。
不可否认,“价低者得”的采购策略确实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在财务层面锁定尽可能低的支出成本,可这看似肉眼可见的降本收益却可能隐含着更高的价值交换代价:以低于市场服务成本的价格获取的服务将很有可能以远低于需求标准的方式生产交付,这不但会影响用户体验导致企业品牌形象受损,还有可能产生经济纠纷并造成实际损失。因此,要想走出语言服务的价值误区,企业必须跳出简单锚定价格的成本控制逻辑,在了解自身需求特点的情况下并对标服务市场的价格行情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综合评估语言服务的性价比,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让更为专业的语言服务为产品服务出海保驾护航。
结语
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全球商业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控制翻译成本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的挑战。然而,无论是从内部的流程、内容、需求等不同的管理策略上着手,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方法来降低翻译成本。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与专业的语言服务供应商建立稳定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专业的供应商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还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与企业一道探索降低翻译成本的最佳解决方案。真正优质的语言服务不会止步于翻译交付,而是从交付开始创造更多价值。